智慧农场小程序开发
发布于 3 年前 作者 qiangcai 2337 次浏览 来自 分享

智慧农场小程序 智慧农场解决方案

  利用物联网信息化手段进行农业生产运行监测,掌握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农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收益变化,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分析。提高农场农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公开一站式服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利用信息化为决策支持、生产经营服务,实现动态监测、先兆预警等。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信息化装备,健全信息服务队伍,延伸信息网络,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涉及产品

  智慧农场涉及到以下系列产品:(1)沃农大田云;(2)沃农水产云(3)沃农设施云(4)沃农畜牧云()沃农管家手机APP(6)农市通电商平台(7)农市通农产品追溯平台(8)滴滴农机(9)滴滴专家(10)环境传感器设备(11)作物本体传感器(12)水肥一体化设备。

  解决方案概述

  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是了完善农垦或大型农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管理体系,从而推动农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打造智慧农场、美丽农垦而推出的解决方案。

  建设智慧农场综合云服务平台,提供决策指挥、数据分析、生产管理、电商销售、食品安全追溯、农机调度、专家诊断。实现对农垦或大型农场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管理和提供农技培训、专家指导等服务。对种养殖、加工、包装、仓储、物流进行资源整合,并能进行统一调配,通过视频和传感设备达到各环节的实时监管。

  根据“互联网+大数据+三农”整体思路,构建“1+2+N”智慧农场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一个平台、二个中心、N个应用系统),主要建设内容:

  一个平台: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二个中心:综合运营管理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

  N个应用系统:(1)大田育苗精细化种植系统;(2)大棚设施精细化种植系统;(3)水产精细化养殖系统;(4)畜禽精细化养殖系统;(5)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6)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7)农机智能调度管理系统;(8)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9)智能专家诊断系统;(10)农资信息管理系统;(11)农情信息发布系统;(12)智慧农场通APP。

  逐步完善智慧农场综合云服务平台框架体系,*终实现农业数据化改造,发展定向、定量、定制生产的现代新型精致农业。

  4.客户收益

  本项目的建设是我农场农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探索农业发展新形态,创建农业技术集成新模式,培育农业市场新主体,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新机制的根本之路、之路和必由之路,必将产生广泛而长远的效益,具体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

  经济效益分析

  (1)能够显著提高农场生产经营效率。基于的农业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将分析指令与各种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完成农业生产、管理。这种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不仅解决了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问题,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实现了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具有高效率的现代产业,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品质。

  (2)能够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生产管理环节,实现了灌溉、施肥、施药等,在保证绿色健康的同时,还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在运输环节,确保温湿度等储藏环境因子平衡;在销售环节,通过电子码为进入市场的每一批次产品赋予“身份证”,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追溯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生命链条的质量安全监管;从农产品安全保障和提升农产品品质两方面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社会效益分析

  (1)能够有力变革农业管理和服务模式。部门依靠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和分析服务进行科学决策,改变盲目性较强的行政手段管理。农业生产者可以从公共服务平台上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数据分析结果和专家指导服务,驱动农业管理和服务模式进入“智慧时代”。

  (2)能够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完善的农业科技和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使农业相关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远程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农产品供求信息;专家系统和信息化终端成为农业生产者的大脑,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改变了单纯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彻底转变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传统农业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观念。另外,智慧农业阶段,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效益越来越高,迫使小农生产被市场淘汰,必将催生以大规模农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组织体系。

  (3)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不合理地农业生产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自20世纪70年末以来,因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的大量使用,使农田里充满了各种污染物,耕地肥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必须通过发展智慧农业,将农田、畜牧养殖场、水产养殖基地等生产单位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视为整体,并通过对其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关系进行系统、精密运算,保障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在可承受范围内,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担,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增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