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小白兔
发布于 3 年前 作者 li88 3312 次浏览 来自 分享
1.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

就是给每个系统划分出一个边界,比如一个电商系统,库存、订单、价格、支付都是一个限界上下文。


2. 通用语言:

	例如:订单系统有一个customer对应的是在订单这个上下文里指的是下订单的人,采购系统有一个cunstomer指的是在采购这个限定上下文里采购的人,同样是customer在不同的系统(限定上下文)对应的含义不同
在不同的系统对应的限界上下文,定义出一组名词(一堆类),代表了这个限界上下文里的通用语言,
只有这个限界上下文的工程师,会按照同样的一批通用语言来理解所有的名词。
如果跨限界上下文,理解可能不一样


3. 子域

实际上就是限界上下文,就是一个个子系统,又分为核心子域(核心系统)、
支撑域(支撑性功能子系统,非核心模块,如评论系统)、通用子域(一些通用的系统,如权限、hr,oa系统等)
逻辑子域(比如没有独立的功能模块,没有独立的数据库可,如比对系统)


4. 上下文映射context mapping

实际上是子系统集成(接口集成)就是各个系统如何通过接口进行集成,
即需要把别的系统的通用语言转化成自己系统的通用语言,子系统的集成关系


5. 实体

和值对象的区别,有唯一标识


6. 值对象

多个属性和对象的组合,没有唯一标识


7. 聚合

8.领域事件


9. 战略设计

 子系统的拆分和集成,概要设计部分,架构图部分


10. 战术设计

      详细设计部分,设计各个类和核心方法,子系统的流程和时序图之类的。


11. 上下文关系

定义不同子域子系统之间的上下文关系,集成关系,也决定了他们的继承方式、(rpc,rest,mq)

U:一般U是上游,upstream,就是服务的提供者
D:一般是下游,downstream,服务的调用者
调用谁谁就是下游,谁提供服务谁就是U

· 合作关系(Partnership):两个上下文强耦合在一起,基本上就是比如做一个需求吧,多人一起做,
大家都是为了一个需求设计自己服务的接口,基本上服务之间以及接口之间都是特定耦合,强行耦合的,
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需求,难以分开,这种一般是紧密协作的团队内部或者多个团队,都是做一个项目和需求,
常常是这种模式
 
· 共享内核(Shared Kernel):两个上下文中间一起商量定义一个通用的领域模型,大家一起用,
维护一个独立的通用工程,一般团队内部的不同子域会用这种方式,不同人负责不同的服务,
但是抽象一些通用模型出来
 
· 客户方-供应方开发(Customer-Supplier Development):上下文之间互相有商有量的进行通用语言的设计,
比如接口提供方设计接口和模型,会问问调用方,调用方也会提自己的需求给提供方,
这种的话,一般都是跟合作关系一起用的,有时候大家会这样商量协作,有组织的协作,当你需要做某个事儿的时候,
需要团队内部或者其他团队协作,去调用人家的接口,人家可能没有,你可以提个需求,大家商量一下
 
· 遵奉者(Conformist):设计通用语言的时候,谁也别商量,调用的时候互相了解一下,直接调用,
这种情况我觉得是很多的,就是有个服务按自己的想法暴露一些接口出来,你需要的时候直接去调用就行了,
别多啰嗦,团队内部或者外部都有可能的,就是人家不会配合你的,你就调用
 
· 防腐层(Anticorruption Layer):对其他的服务进行接口调用的时候,要把接口返回给你的东西做一下转换,
转换为你内部的实体,避免人家接口改变,你这里就变,这是防腐的一个层
 
· 开放主机服务(Open Host Service)和发布语言(Published Language):这一般是大公司内部,
有那种中心之间的调用交互,暴露开放接口,定义一种协议/语言,一般都是RESTful API,
或者是第三方公司开放给你的接口
 
· 大泥球(Big Ball of Mud):搞的一塌糊涂
 
· 独立路线(SeparateWay):没关系

ddd建模三个步骤:

 划分子域---> 子域的集成关系 ---> 实体建模

回到顶部